|

楼主 |
发表于 2011-7-22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管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
讨论
食管功能检查的临床是广泛的、多方面的。本采用食管腔内测压和食管pH监测技术,从多方面探讨了食管功能检查在临床的应用,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证实食管腔内压力测定和食管pH监测是诊断食管功能性疾病的最敏感和特异的检查,它可以获取许多在放射学、内镜及其它检查方法难以得到的资料。
食管压力测定是食管运动机能异常的标准检查技术,它直接通过测定食管括约肌和食管收缩功能来诊断食管功能性疾病,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临床主要应用在:①研究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病理和生理机制;②诊断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③评价药物或外科手术的效果[1]。
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疾病的“金标准”[2], 临床可用于:①胃食管反流的定性和定量诊断,特别是对内镜及钡餐检查阴性患者更有意义,还可区分不同体位发生的胃食管反流,辨别胃食管反流的因素[3];②客观评价内科或外科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疗效或不同胃食管重建方法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还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胃食管反流及胃酸分泌的影响,指导合理用药[4];③鉴别胸痛的来源:食管源性胸痛和心源性胸痛仅靠临床症状很难鉴别,这不仅因为两者的症状极为相似,而且因为两者常互为因果。已有食管pH和压力以及心电图同步监测装置,可记录24小时内三者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食管功能变化与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内在联系[5,6];④研究胃食管反流和慢性肺部疾病以及咽部疾病的关系:临床研究已证实慢性肺及咽喉疾病常同时合并存在胃食管反流。食管pH监测,特别是双电极pH同步监测系统可将两个电极分别置于食管上括约肌及食管下括约肌上方,判断胃食管物是否通过食管上括约肌进入咽喉引起呛咳或误吸,用于鉴别呼吸道症状是否与胃食管反流相关[7];⑤研究婴幼儿猝死、窒息、生长停滞及反复呕吐的原因[8];诊断胃食管碱性反流:近年来胃食管碱性反流引起了临床的重视。有研究证实酸性反流、酸碱混合反流和单纯碱性反流均可引起食管炎[9]。因此,食管pH监测,特别是胃食管pH同步监测装置将推动碱性反流的研究更深一步。目前国外已生产了一种称为24小时胃内胆红素含量测定仪(Bilitec 2000),其原理是利用纤维光学测定系统作为探头放入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上方5cm),每15秒钟记录一次胆红素吸收情况,从而胃食管反流物内胆汁的含量。这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胃食管碱性反流的诊断有重大意义[10]。
我们仅在有限的几个方面对食管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唤起同行的关注,重视食管功能性疾病的研究,在有条件的应建立食管功能检查室,尽快开展这项研究,早日赶超国际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