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客服TEL:13819876470客服TEL:13819876470客服TEL:13819876470客服TEL:13819876470客服TEL:13819876470
查看: 1026|回复: 1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及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4 1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论文库www.Lwku.com  作者: 王学风
                          摘要:21世纪伊始,新加坡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根据的不断改革学校德育课程;教材多样化与化;要注重东西方德育的融合。  关键词:课程;教材;教法;改革
  新加坡的道德向来是与时俱进的。在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亚洲风暴的发生.对亚洲现存的一切都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及整个世界,新加坡亦不能幸免。但在所有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中,新加坡最早最成功地抵御了这一危机。21世纪来临之际,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未雨绸缪,于 1999年4月发表声明,为了顺应变迁迅速的,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必须做出适当的修订。为此,新加坡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是基于以下基础的:(1)先进的科技已为学生开拓了无限的空间,并给予他们浩瀚的选择机会。因此,在面对决策和道德两难的困境时,道德认知与创意思维显得更重要。(2)全球化的冲击给作为公民的个体对国家的效忠与承诺带来永恒的挑战。因此,让学生从小培养对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与归属感,更显得无比迫切。(3)采用指导原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确保适当的有关独立情境成为各主题及其成果的基础。根据上述理论,新加坡教育部对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宗旨与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个人,使他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能对社会作贡献。为此,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从知识、技能及态度三方面着手,在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做出正确决定前要注意的道德准则;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面临困难时应付、处理的技能;在态度方面,通过灌输各种道德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此,新加坡中小学对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了改革。
  (一)《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改革
  新世纪伊始,新加坡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小学将原来的《好公民》课改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课程发生根本变化;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名称不变,但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并规定小学各年级《公民与道德教育》课逐年推行(详见表一)。
表1 新加坡小学各年级(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的推行
推行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年级
小一和小四
小二和小五
小三和小六
  改革后新加坡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涵盖了五大主题:
  1.个性塑造;
  2.与家庭的联系;
  3.对学校的归属感;
  4.作为社会一分子;
  5.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
  这五大主题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开始,然后扩展到家庭和学校,最后延伸到社会和国家。
  《公民与道德教育》具体包括了十个方面28个德目,它们是:
  1.了解自我:(1)自尊;(2)自我肯定。
  2. 廉洁正直:(3)诚实;(4)勇气;(5)信用;(6)公正。
  3.自律:(7)毅力;(8)耐性;(9)礼貌。
  4.责任感:(10)对己;(11)对他人; (12)对学校和社会;(13)对国家。
  5.爱家:(14)孝顺;(15)家庭凝聚力; (16)尊敬长辈;(17)维护家庭声誉。
  6.爱校:(18)以学校为荣;(19)尊重与关怀学校的成员。
  7.团队精神:(20)合作。
  8.社区生活:(21)种族和谐;(22)互敬互重;(23)关怀和体谅。
  9.爱国:(24)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 (25)对国家有信心;(26)应变能力。
  10.认识与了解邻国:(27)相互依存; (28)和平及稳定。
  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每个年级包括6个范畴,分别阐述课程标准中所列明的各个主题;每一个范畴又划分为若干单元。表二是新加坡中学三年级公民与道德课教学内容。

  此外,为了有效地推行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新加坡教育部鼓励学校提供“5E”,即榜样(Example)、阐释(Explanation)、规劝(Ex hortation)、环境(Environment)、和经验(Experience)等辅助活动。
  (1)榜样:以能够把学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所教导的价值观身体力行的校内成年人,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2)阐释:教师对各种行为都能以适当的理由给予解释,学生就能理解和接受其中的道德准则。学生对各行为的理由有所理解,就能把内在化的价值观到新的情况中去。
  (3)规劝:教师不断提醒学生实践所学到的价值观,将有助于学生改变他们的行为。
  (4)环境:学校的环境、活动的展开以及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都能增强在课室内所教导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
  (5)经验:学校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和从错误中学习的场所。
  因此,应该制造机会,让他们去关心别人、负起责任和做出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2: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及启示

  
  (二)《公民与道德》教材改革
  为了达到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各个德目的要求,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采用综合设计的方式,即将课本、学生活动作业、教师手册(即教学书)和视听教材(包括软片、音带、大图书、大图片、教育电视等)视为一个整体。并且教材由浅入深,联系小学生的生活,用看图讲故事等办法帮助学生认识家庭、学校、、国家和世界,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新加坡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的设计,采用了麦卡锡博士的四段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为了配合不同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能利用自身的特长,发挥个人的潜能。教材由四部分组成。(1)激发学习动机——联系经验。这部分教学活动是提供条件让学生了解某个的深层原因,而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形成概念——仔细思考。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教师和同学中获得资料,并把这些资料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加以归纳和,而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向学生提供资讯。(3)练习与——付诸行动。即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学习。(4)进一步去发现——经验内化。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学习,并把已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领域。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已形成一套综合的多媒体教材,包括教师手册、学生作业和视听教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校还可以灵活应用教育部国民教育处、教育部其他署、电视机构和新加坡报业控股所制作的有关教材。改革后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旧貌换新装”,“装”进了一片片薄薄的惟读光碟里,换上了用崭新的资讯配制的“新瓶”。
  (三)《公民与道德教育》教学改革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及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状况,新加坡的教育工作者们认为,如果学校的道德教育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的要求了。为此,新加坡教育部鼓励教师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问和反思。通过表达个人经验、个案、角色扮演、模拟、小组讨论和个人反省等活动,达到以实际韵行动改变行为的效果。
  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新加坡教育部积极探讨,引进西方各种有益的,予以创新,建构新的德育方法,以适应当代社会与青少年的要求。这些方法主要有:
  1.文化传递法(Cultural Transmission Approach)。
  文化传递法是直接灌输道德或价值观的教学方法。它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把过去累积下来的知识、规则或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所传递的价值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通过故事、朗诵、直接问答、角色扮演和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所呈现的生活情景、名人或历史事件故事、寓言等的道德情景中,让他们辨别正误,知道是非,以便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行动。
  2.设身处地考虑法(Consideration Approach)。
  这种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恐惧和不信任感,并鼓励学生在评论之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感受,需要或利益,不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而轻易下判断。在教学上,通过家庭、邻居、学校、朋友等的生活环境来分享共同问题的经验,从了解别人的动机、立场开始,培养每个人关怀他人的良好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问答法、讨论法或角色扮演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3.价值澄清法(Modified Values Clarification Approach)。
  价值澄清法强调道德或价值观是经过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而得出来的,分为五个步骤:(1)认清问题,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2)衡量各种选择的利弊。(3)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后,做出选择。(4)珍惜并愿意公开所做的选择。(5)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在教学上,为了避免学生以自己的好恶去做选择,因而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给学生以指导,指出符合社会标准的道德或价值观,以“澄清”学生的非道德的、不正确的价值判断。
  4.道德认知发展法(Cognitive Development Approach)。
  主要是通过讨论道德两难问题,了解学生的德育认知发展,并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层次。在教学上,采用道德两难困境的讨论,促使学生多方考虑,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说明原因,并聆听及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以便和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而后做出选择。其特点是通过教学刺激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提升道德认知层次,以增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以上四种教学方法不是僵化的模式,教师在教学时是灵活使用的,如何取舍,需视哪一种教学法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及视学生的认知阶段而定。此外,教师可采用讲述、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参观、游戏、实践等方式及充分利用视听教具以加强教学效果。
  (四)《公民与道德教育》的评估
  为了使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教材与教法的改革卓有成效,新加坡教育部还改革了评估方法与标准。由原来教育部统一和评估改为教师可自行拟订评估模式,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鉴定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1)行为/品行检核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论文库(Lwku.Com)---论文|免费论文|论文库|免费论文库|论文网|免费论文网

GMT+8, 2023-3-22 20:06 , Processed in 0.0213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